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身边的人讨论:“我半夜三更睡觉老是腿抽筋,医生说我要补钙,咋个补钙嘛?我补了半天还是觉得补不上来喃?是不是太阳没照够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补钙中容易被忽视的“幕后功臣”——维生素D。
1.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又被称作阳光维生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多晒太阳或食用紫外光照射过的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可以抗软骨病,于是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研究,将人体内抗软骨病的活性组分命名为维生素D。
维生素D主要有维生素D3和维生素D2两种形式,维生素D2多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阳光照射后的蘑菇)。维生素D3可由人体晒太阳后获得,也可通过从食物中摄取,主要存在于奶类、乳制品类、深海鱼类以及动物肝脏中。
2.晒太阳和维生素D有什么关系呢?
在阳光照射下,我们皮下的胆固醇会转化出维生素D3,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转化出2万个国际单位(注意是没有防晒,没有遮挡的晒太阳哦)。过往研究显示,人体获得的维生素D中,90%以上都来源于晒太阳,而剩余的维生素D主要是从少量含维生素D的食物中获得。当充分摄入或晒太阳后合成较多量维生素D时,它可以储存于脂肪及肝脏长达数月。
3、哪种维生素D有生物活性呢?
维生素D2和D3都没有生物活性,想要发挥生物活性,需要在体内经过两次转化。首先在肝脏中转化为25-羟维生素D(25OHD),这是维生素D在血中的主要形式,活性较弱。25OHD被运输到肾脏进一步催化,生成具有活性的高效形式——1,25-二羟基维生素D [1,25(OH)2D]。1,25(OH)2D被转运至小肠、骨骼等处,助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4、维生素D有哪些作用呢?
维生素D 在钙的吸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可以促进钙沉积到骨骼上,促进骨骼的发育;最后还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钙的流失。如果没有充足的维生素D,钙的吸收就成了问题,身高增长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把钙比作是促进骨骼生长和健康的“台前英雄”,那么维生素D就是协助钙达到目的的“幕后功臣”。
而维生素D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它除了可以治疗佝偻病和软骨病,对于预防癌症、流感、孤独症、哮喘、多重硬化症及心血管疾病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
维生素D是否缺乏,应依据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来判定。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可靠指标;而25(OH)D血清浓度水平是反映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根据《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维生素D营养状况根据血清(血浆)中25(OH)D 的浓度可以分为 4个等级:缺乏、不足、充足、中毒。
缺乏:<30nmol/L;
不足:30 ~50nmol/L;
充足:50~250 nmol/L;
中毒:>250 nmol/L。
其中毒情况较为少见,大多为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 D,出现烦渴、多饮、多尿、肾结石或钙盐沉着等高钙血症的表现。
而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涉及各个年龄阶段,特别是对儿童、孕产妇和中老年人群的影响尤为突出。
6、维生素D不足应采取什么措施?
我们检查到维生素D水平正常或不足的时候,就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保证日光照射:每天晒太阳约30分钟即可满足人体维生素D的需求哦!
2.膳食摄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D的食物,如高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强化食品如配方奶粉、维生素A/D强化牛奶等。
3.维生素D制剂补充:
1)为预防佝偻病,建议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800IU,以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
2)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出生1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制剂,并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随访复查。
3)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腹泻病程期间的患儿、存在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高危风险及营养不良等慢性病的儿童,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800IU,将有助于患儿的病后恢复,减少维生素D缺乏风险。
当然,如果已经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就应当及时就医采取治疗。
以上就是我们本期对维生素D的一些总结和延伸,希望祖国的花朵们能在这个夏天里追光而遇,沐光而行,给身体充满电,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Vitamin D deficiency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mong pregnant Chinese women.Public Health Nutr. 2015 Nov 20:1-9. [Epub ahead of print]
[2]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7):781-782.
[3] Munns CF,Shaw N,Kiely M,et al.Glob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nutritional ricket[J].Pediatrics,2014,133(1):e240-e244.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22,5(60):38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