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虽然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现象,但如不能及时控制过快升高的血清胆红素,却可能对造成宝宝神经系统难以逆转的损害。因此,密切监测、及时正确地干预,至关重要。我们已经知道光疗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也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一部分进展异常迅速,或者发现时已经非常严重的病理性黄疸,通过光疗并不能迅速的将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此时,可能还需要更为积极的处理方式——换血疗法。
哪些情况下需要换血?如何换血?每个黄疸很重的宝宝都需要换血吗?换血会给宝宝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不换血会不会导致娃娃神经系统损伤?…… 带着这些宝爸宝妈常会提出的疑问,我们来对换血疗法一窥究竟!
一、 何为换血疗法?为什么需要换血?
换血疗法就是用健康人的血液把宝宝体内胆红素过高的血液置换出来,这样不仅可以直接换出过多的胆红素,对于溶血引起的黄疸,更能够换出造成溶血的抗体和致敏红细胞,最大程度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
二、 黄疸宝宝换血的指征是什么?或者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换血?
大多数不太严重的新生儿黄疸,都能通过及时光疗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对于异常严重、光疗效果欠佳、特别是存在免疫性溶血等情况造成的严重黄疸,仍然需要换血疗法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为了及时干预可能对新生儿造成损害的黄疸,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国内外新生儿对于新生儿黄疸都进行了非常深入并且大规模的研究,从而制定了适合本地区国家的治疗指南。生后第几天、黄疸进展到什么程度、在哪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考虑换血,都有明确的建议。
下图是我国新生儿科于2014年制定的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共识。如果宝宝生后相应时间查到血胆红素值高于相应曲线范围,就叫达到了换血标准。
除了以上机械的数值,还需要结合宝宝是否早产,是否有溶血、G6PD酶缺乏等高危因素,是否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等情况综合评估宝宝是否需要尽快换血,还是尚有观察空间。
宝爸宝妈们可能难以理解这些治疗指南,但各地新生儿科医生对于这些是十分熟悉。因此,如果宝宝的胆红素值接近或者达到了换血标准,医生一定会告诉家属,并与家属沟通选择最适合宝宝的治疗方式。目前,只有级别比较高的大医院和专科医院具有进行换血治疗的条件,如果基层医院医生告知家属宝宝可能需要换血,需要转到上级医院,这个时候不要犹豫,尽快转院。
三、 如何换血?
简单说来就是一边输入健康血同时放出等量的患儿血,用健康血将患儿血置换出来。
实际操作当然不会那么简单,还要涉及换血量的计算、换血血源的选择、动静脉通道的建立、换血前中后相关指标的监测等等。BUT,这些不是宝爸宝妈需要操心的!医护人员会做出最适合宝宝的选择。
四、 换血的危险性与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哪些?
作为一项不太常见的有创操作,类似一个小手术,风险是一定存在的。例如:动静脉穿刺可能造成血管损伤、血栓形成、感染风险、电解质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输血制品相关风险(过敏、目前检测手段无法检测出的血源性传染病等)、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有的宝宝可能一次换血疗效欠佳、需要多次换血等等。
交代清楚风险绝不是医生为了推卸责任,是为了给宝爸宝妈提供尽量全面的信息,以便综合起来做出抉择。吃东西也有被噎着的风险,这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发生总体还算小概率事件,一旦选择换血,医护人员都会在相应方面加强监测,尽最大努力预防相关风险发生。
五、 有没有可以代替的保守疗法?
目前,换血疗法仍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严重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手段,也还没有确切的更加有效的替代疗法。但并不代表每个达到/接近换血标准的宝宝最终都需要换血。临床应用中有些宝宝在换血准备过程中,经过多面加强光疗治疗,血清胆红素在换血进行前已经降至安全范围,从而最终避免了换血。还有些宝宝通过加强光疗配合白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其它一些药物的使用,也使黄疸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到换血标准以下。不过对于生后早期出现严重黄疸、严重溶血、光疗效果不理想、有胆红素脑病表现等等特别高危的宝宝,换血疗法的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
总而言之,换血并不可怕,宝宝得不到及时治疗更可怕!
医生与病患始终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只有充分沟通、相互理解、明确作战方案、共同承担压力与风险,才能让我们共同的敌人——病魔,远离天使宝宝们!